为扎实推进阳春市基础教育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24年12月24日,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王大恩、校长华世雄、副校长杨艳萍等领导到我校开展工作交流和调研活动,学校党委书记卓光琳、执行院长朱金龙、副院长钟新波等领导热情接待,同时,我校诚邀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负责人蔡武亮、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淑文出席三方交流座谈会。会议由卓光琳主持。
座谈会现场
会上,朱金龙向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王大恩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管理模式及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我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1+2+3+N”综合育人课程体系,通过将综合素质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将非专业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学校持续推进“1+1+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引企入校及到企业、到临床一线去办学,开展创新班人才培养,让学校育人更具特色及多样性,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我校致力于引领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打造区域高水平中高职联盟创新发展高地。以实际行动创新帮扶模式,提升帮扶质效,全方位助力阳春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朱金龙介绍学校情况
随后,华世雄概述了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整体情况,详细介绍了专业设置、招生现状、就业去向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他希望通过此次学习交流的契机,以汽车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新兴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布局与产业适配,共同探索中高企三方的人才共育新模式,搭建中高企协同一体化发展平台,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的人才,实现互利共赢。
华世雄介绍学校情况
蔡武亮对公司的品牌发展、主要产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等作了详细介绍。他希望探索以订单班、定向班的形式开展合作,把项目放在学校里去运营,例如已经在康大建立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康大)中心。随着合作的深入,未来希望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依托三二分段的模式建立专业共建,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让企业所需技能和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共同寻求适应于企业发展和行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
校企合作负责人蔡武亮介绍情况
交流座谈会上,相关人员就如何加强校企联合育人、协同创新,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培训、实现技术设备的共建共享、更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匹配与深度匹配等多方面展开了探讨和交流,围绕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学徒制,积极探索和创新中职、高职与企业协作育人模式,实现同频共振、融合发展、互利共赢。
王大恩讲话。他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我校的教育环境和基础设施,深入了解我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后,收获颇丰。康大精准对接区域市场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开设的卫生大健康类专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方向。他表达了对于未来合作的展望与期待,一是能够与小鹏汽车和开设订单班和学徒制等方面达成进一步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共同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成效。二是在康大的帮扶支持下,围绕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更务实的校地合作,把职业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中职教育实践中,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王大恩讲话
最后,卓光琳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座谈交流是一次“开路搭桥”的生动实践,三方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后续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接下来,围绕建立中职—高职—企业一体化的深度跨界融合培养模式,三方在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需进一步明确。同时,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持续发力、接续努力,不断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职业教育的征途上探索创新,共同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卓光琳作总结讲话
今后,三方将以此为契机,强化合作纽带,提升中高职贯通合作交流能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培养中高职一体化高质量人才增值赋能,书写“中高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崭新篇章,助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撰稿/汤梓文 初审/汤梓文 复审/陈凤雅 终审/卓光琳)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