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2022-2025年)》精神,7月8日至9日,我校党委书记卓光琳带队赴阳春市开展教育帮扶工作,2025年阳春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推动基础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
7月8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阳春市教育局在阳春市实验中学联合举办2025年阳春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市76名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阳春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元军等出席,阳春市教师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实验中学校长齐爱丽主持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现场
开班仪式上,谭元军致辞。他首先代表阳春市教育局对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谭元军强调,面对新课标实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次培训旨在帮助骨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更好地把握新课标要求,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他对参训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本次培训。珍惜学习机会,将培训作为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契机;二是认真学习研讨,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向专家请教,深入交流,努力提升歌唱教学技能、课堂驾驭能力和专业素养;三是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培训效果。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同行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谭元军致辞
卓光琳深情回顾了康大与阳春市结下的深厚帮扶情谊,始终秉持“阳春有所需,康大有所为”的承诺。卓光琳强调,教育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音乐教育在“五育并举”中具有突出地位,他从文化传承和教育本质的高度,溯源孔子“弦歌不衰”的音乐教育传统,阐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缺少音乐和美育的教育,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他勉励全体音乐教师:要成为“真”的探索者,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让课堂有深度;要成为“善”的传播者,心怀大爱,用音乐架起师生情感连接的桥梁,让课堂有温度;要成为“美”的点灯者,用音乐之美点亮学生的心灯,照亮他们的未来行程,让课堂有美誉度。卓光琳表示,康大将根据阳春实际需求,持续深化帮扶,探索为音乐教师量身定制更精准的培训项目。
卓光琳讲话
齐爱丽在主持总结中表示,两位领导的讲话既体现了对音乐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饱含对参训教师的殷切期望,为学习指明了方向。并希望全体学员牢记嘱托,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前沿理念与实用技能,积极参与交流研讨,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
开班仪式后,我校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特邀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知名歌唱家、“中国新客家山歌代言人”陈菊芬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专家宋唐组成专家团队,围绕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学创新、美育课程设计、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等主题展开系统授课。
陈菊芬教授以《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设计》为题,巧妙选取《卖荔枝》《月光光》等经典歌曲作为教学锚点,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方言歌谣激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方言吟诵、节奏游戏、情景表演等互动设计,引导参加教师沉浸式体验“从兴趣激发到艺术浸润”的教学闭环,深刻领悟构建“智慧引导、情感浸润、深度参与”的立体美育生态的重要性。
陈菊芬教授授课
宋唐老师作《新课标背景下中外民族音乐教学设计》讲座,以粤曲、昆曲等多种乐曲为范本,系统阐述传统艺术的精髓。她创新运用工尺谱数字化演示,结合多元音乐文化对比,多维度助力参训教师筑牢教师文化认知根基,有效赋能其课堂教学转化能力,构建“文化根基+现代表达”的新型音乐课堂。
宋唐老师授课
本次培训班精准聚焦新课标要求,内容设计针对性强,旨在通过专家引领、实践研讨等方式,切实提升了阳春市音乐骨干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不仅为教师们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更为阳春市美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奏响了新时代美育赋能的新乐章。
在赋能美育弦歌不辍的同时,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一行心系阳春学子全面发展,前往春湾中学进行体育器材捐赠仪式。此次捐赠聚焦学校体育教学实际需求,捐赠了一批乒乓球发球机、铅球、秒表、杠铃套装等价值16000元的体育器材。这批器材的到位,将显著改善春湾中学的体育教学条件,为青少年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捐赠仪式现场
从美育课堂的智慧启迪到运动场上的活力激发,我校为阳春教育精准输送了优质的教学理念与宝贵的物质资源,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为阳春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这既是落实“五育并举”、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力实践,也为阳春市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夯实了教育根基,传递了深厚的帮扶情谊与炽热的教育温度!(撰稿/汤梓文 初审/汤梓文 复审/陈凤雅 终审/卓光琳)